音乐人出书 换种方式向外界发言

音乐人出书 换种方式向外界发言

一般来说,音乐人的书籍销量以及口碑与其知名度、好感度以及热度成正比,尤其是流行歌手,读者基本都是歌迷、粉丝。这些书籍很难在文学领域掀起水花,所以也可以把这些书籍理解为是“歌手周边”。如果书的内容确实足够精彩,也可能吸引非粉丝的读者关注、阅读,进而吸引这部分读者变成歌迷。

对音乐创作产生积极影响

创作了《你在他乡还好吗》《潮湿的心》等经典流行歌曲的音乐制作人、词作家李广平曾经发表过随笔集《抵达内心的歌谣》等多本书。他最近几年出版的两部作品都与他所从事的流行音乐密切相关,除了回顾和剖析,也有抒情和讲述,包括回顾一些流行歌手的成名历程及其成名曲的创作过程、故事。

“我用一些散文的笔调去回忆我的整个青春岁月,希望在我的文字和回忆里面,能够展示中国原创流行音乐文化发展的脉络,以及与中国社会发展变迁相关历程的记录。”李广平这样解释他写书的初衷。《抵达内心的歌谣》出版以后,销量以及口碑都超出了预期。一些编剧、影视导演也对这本书很有兴趣,有的已经根据其中的内容开始创作小说,有的准备把其中的情节改编成电影。

李广平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,他的写作过程可谓自然而然、水到渠成,他本身也喜欢写作。出书的经历对李广平的音乐创作产生了积极影响,“我的视野拓宽了。”

音乐人出书非“不务正业”

对于音乐人出书,业内也大多都是肯定的声音——没有人说他们是“不务正业”,大多认为会提升音乐人的专业能力和眼界。

宇悦公司音乐总监晓飞说,音乐人出书有助于提高国内流行音乐的内涵以及文学性。“写作能让人彻底地开放表达,也是让自己沉淀的过程。”晓飞同时强调,鼓励音乐人写书、出书,一定是在符合图书出版标准的前提下,并且应除去将微博拼凑成流水账、个人写真集这类书。

知名音乐人陈珀曾经认真读过方文山的《青花瓷》,感觉受益匪浅。陈珀认为,不是所有音乐人都能写或者适合写书、出书,比如像她这样的作曲家,擅长的是用旋律表达自我,而非文字。

音乐人出书在国外也不少见,李广平介绍,鲍勃·迪伦等都出版过大量书籍作品,并且很多都是畅销书——鲍勃·迪伦更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。反观中国的音乐人,写书的还是太少了。“我特别希望更多的音乐人能够投入到写作的行列里,能够在写歌之余把自己多余的素材或者延伸的文化思考写成书,多面向地展示自己的才华。这也是除了音乐之外,向世界的另一种发言。”李广平说。

文/本报记者 寿鹏寰 统筹/刘江华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