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民反诈后台接到读者反映,问自己的信息到底是怎么被人知道的?
比如有的读者从来没去网上贷款过,却接二连三收到催还款的短信,有的短信还是以律师事务所的名义发来的,还威胁说要坐牢等等,当然这些信息的背后就是诈骗团伙。
诈骗团伙对我们了如指掌的那些信息,又是从哪里来的?那些打骚扰电话的又是怎么知道我们的电话的呢?
今天的315晚会,为我们揭开了幕后的部分面纱。
“免费WiFi的雷你踩了吗?
应用市场上,打着提供“免费WiFi连接”服务的应用程序比比皆是。真的可以免费吗?
315信息安全实验室对此展开了专门的测试,测试人员尝试了所有罗列的WiFi资源,没有一个能连上。
奇怪的是,连接测试结束后,两个陌生的应用程序正在自动下载到手机里。
测试人员发现,连接时点击过的“确认”和“打开”字样的弹窗,都是伪装的广告链接。一旦用户被诱导点击,没有任何提示,广告链接中的应用程序就会自动安装到手机里。
最终,用户想要的免费WiFi没用上,手机里却多了一堆莫名其妙的应用程序。
工程师进一步测试发现,这类免费WiFi的应用程序还在后台大量收集用户信息。
比如,一款叫“雷达WiFi”的应用程序,一天之内收集测试手机的位置信息,竟然高达67899次。
这意味着什么?就是用户从早到晚、包括睡觉,这些应用程序都在不断定位,用户的生活轨迹、行踪,甚至是职业、喜好都会被曝光。更可怕的是,多了这些应用程序后,手机间歇性抽疯,各种广告自动弹出,不看够5秒还关不上,用户躲也躲不掉。
现在,有的人很夸张,一去外面到什么地方,张口就问有没有免费WIFI,这可要小心了!这个坑,正在泄露你的隐私!
被曝光的杭州这家科技公司是干嘛的?
为什么我们总是接到莫名其妙的陌生来电?
有的读者不想接,怕诈骗电话又生怕错过正经事,就来咨询全民反诈:问这个电话号码是不是有问题。
其实,这背后和我们上网也有关系。你的个人信息在上网时,被不法分子抓取后出售了。
今天315晚会,就曝光了这么一家获取个人信息的公司——杭州以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。
根据企查查查询显示,该企业成立于2018年,经营范围包括:计算机信息技术、网络技术、计算机软硬件、电子商务技术的技术开发、技术服务、技术咨询、成果转让;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;国内广告的设计、制作、代理、发布(除网络广告发布)等。
这家企业到底是做什么的?
记者查询到的以渔的官方网站,上面有这样一段“自我介绍”——
以渔大数据营销智能平台与运行商深入合作,借助运营商PB级的打数据库,推出“大数据+CRM外呼、大数据+精准直投、大数据+短信触达”等多种运营商大数据营销产品及服务。
这家公司的实际业务是怎么操作的呢?
根据央视记者的调查,我们或许更容易理解。
比如说,你最近有装修的打算,会去浏览一些家具、装修网站。虽然你没有留下电话号码,但只要你今天浏览这个网站,哪怕没有去看或者怎样,也没留电话,杭州以渔就可以获得你的电话。
按照以渔唐经理的说法,这是因为每个人手机上对应一个MAC号(手机识别码),当你浏览网站时,你的号就可以匹配到这个手机,相当于手机是裸露的,即可以轻松获取你的手机号。
这样一来,用户只要浏览网站,就算没留电话,也可以给用户打电话。每个人手机上对应着一个MAC号(手机识别码),可以匹配到这个手机。
拨打骚扰电话的公司使用这样的数据,以渔公司收取每条三元的费用。
为了进一步核实,央视记者也开通了一个外呼账号。随后,杭州以渔公司便下发了近期登录记者想了解的网站用户数据,手机号码虽然是加密的,但确实可以拨通。
也就是说,只要用户浏览了网站,以渔公司就能通过这个系统,把相应的推销电话打给用户。
这也就是我们经常接到各种推销电话,比如一家装修公司使用了杭州以渔所开发的外呼系统,就可以给你打电话。
而根据央视记者调查,确实听到了某装修公司给用户拨打营销电话的录音:“您好,我这边是官方客服平台的,这边关注到您有浏览过装修信息,想问一下咱这边是有装修需求吧?”
这种真的防不胜防,但记住陌生网址不要点、陌生二维码不要扫,遇到要你填什么会员信息,除非是官网,尽量避免泄露隐私。
杭州拱墅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连夜突击检查
记者从杭州拱墅区市场监管局了解到,执法人员已经前往杭州以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进行突击检查。
根据拱墅区市场监管局查询,该企业的注册地址为复尚发展大厦。不过,根据百度等软件搜索,该企业的经营地址为祥园路39号。
由于地址不明确,执法人员已经分头到达两个地址。但是均大门紧闭,敲门无人应答。拨打该企业法人联系电话显示已关机。
拱墅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目前,还在进一步核实确认该企业的实际经营地址及信息。
执法人员将会连夜核实企业各项信息,待明日企业开门后,将上门调查、取证。
文:王青
综合央视财经
原标题:《他们是怎么知道我电话的?315晚会曝光,原来和我们平时常做的两件事有关》
阅读原文